新使命呼喚新擔當 新擔當開啟新未來
華西集團第三次黨代會,是在四川建筑“彎道超車,跨越發展”的重要機遇期召開的一次承前啟后、繼往開來的重要會議,關系集團以及公司的改革、建設與長遠發展。
過去與未來交匯
讓我們聚焦黨代會
展望新藍圖,奮進新征程
成為
更好的華西
更好的六建
更好的我們
自集團第二次黨代會以來,在集團黨委的正確領導下,六公司黨委緊緊圍繞中心工作,堅持對國有企業黨建工作是系統工程的認識,堅持“兩手抓、兩不誤”工作理念,切實履行黨委把方向、管大局、保落實的職責,制定“黨建3.0計劃”,帶領全體黨員和職工,全面扎實推進黨的建設與企業發展同步調,在十年發展道路中,鑄就新篇章。
基層黨建搭建新框架
黨委從組織、人員、制度三方面同步搭建,筑牢基層黨建根基,堅持“支部建在項目上”,黨組織覆蓋率達100%;明確項目“3+1”黨群工作者配備模式,指明黨務工作者職責范圍和崗位要求;相繼制定《黨建經費管理實施辦法(試行)》《黨內榮譽表彰管理辦法》《宣傳報道考評細則》《四川六建專兼職黨務工作者管理辦法》《黨建作業指導書》《黨支部工作標準化手冊》,為基層黨建工作的有序開展,給予制度保障。
中心工作登上新臺階
緊緊抓住國家經濟快速發展的良好機遇,生產規模實現迅速擴張。在經營布局上,立足省內,輻射全國,拓展海外,省內以成都、綿陽為中心持續拓展二、三線城市市場;省外以廣州、西安、重慶為軸心,輻射長三角、珠三角、西北和重慶市場;海外積極開拓東南亞市場。近年來公司生產規模持續增長。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54.21億元,完成集團下達指標100%,比上年同期增長16.71%;實現利潤總額7098萬元,比上年同期增長16.39%。
榮譽殿堂攀上新高度
六公司始終秉承“讓用戶滿意,對社會負責”的質量理念,連續多年榮獲全國優秀施工企業、全國用戶滿意企業稱號,先后取得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和建筑、人防雙甲級設計資質、市政公用施工總承包一級資質,獲得中國建筑工程最高榮譽——“魯班獎”5項,“建設部優質樣板工程”2個,國家優質工程9個,“天府杯”“芙蓉杯”、蜀安杯等各類獎項共計300余項。形成了58項國家專利,3項國家級工法,25項省級工法,4項國家級BIM獎,10項省級BIM獎,9項國家及行業技術標準。連續被評為“全國優秀施工企業”,通過“四川省文明單位”復核,并被四川省國資委評為“先進基層黨組織”。參與“4.20”蘆山強烈地震抗震救災及災后重建,榮獲華西集團“4.20”抗震救災先進黨組織。新冠肺炎防控初期,公司黨委積極履行政治擔當和社會責任,迅速吹響復工復產號角,展現出“六建速度”,并獲得成都市住建局通報表彰。
思想教育發掘新載體
黨委中心組每年完成集體學習和專題教育12次以上,每年至少開展1次黨建工作交流會、黨建工作論壇、中層干部黨性教育培訓、黨務工作者培訓,進一步夯實黨建基礎,提升黨建業務能力,推動基層黨建工作更上新水平。組織參觀延安革命老區、井岡山革命根據地、綿陽梓潼兩彈城、瀘定橋、毛澤東故里等紅色教育基地;積極拓展交流活動,先后走進中建五局、中聯重科等先進企業對標學習。
廉潔文化展示新風氣
持續推進黨風廉政建設,推進“八項規定”入腦入心,切實落實“兩個責任”和“一崗雙責”,形成齊抓共管良好格局。定期組織觀看警示教育片、參觀警示教育基地、聽取預防職務犯罪專題講座。深化廉潔文化建設,組織“黨紀黨規”知識答題。進一步做好黨風廉政建設制度“廢、改、立”,扎緊制度籬笆。通過近年來專題教育活動的開展,黨員干部隊伍“守紀律、講規矩”意識不斷強化,作風形象進一步得到優化,企業風清氣正的發展氛圍得到鞏固。
示范引領樹立新典型
深耕六建人物與六建故事,挖掘出“六建速度”、“善建者行動”、“學英雄機組、揚善建精神、做合格黨員、當東進先鋒”等一批典型事跡,塑造了四川省五一巾幗標兵崗安裝分公司商務部等一批先進典型,公司本部及復工復產的有關照片被省國資委防疫工作圖片展采用。
開展黨群示范活動,創建了資陽牙谷項目 “技術型”黨支部、金沙湖畔項目 “健安”品牌等黨群示范點,。2019-2021年示范活動成功評選出44個“黨員示范崗”, 11個“黨員示范窗口”、4個“黨群工作示范點”,其中項目黨支部及基層黨員占比80%。
文化宣傳塑造新形象
堅持弘揚主旋律,強化輿論引導和陣地占領,引導全員踐行新風正氣。標準化設立黨員活動室、黨建宣傳欄,統一發放黨建物資。組建了一批“接地氣”的宣傳員隊伍,簽訂《宣傳報道責任書》;連續5年運營“四川省第六建筑有限公司公眾號”,開辟《犇犇黨群》《犇犇周報》《犇犇善建》《犇犇百科》等專欄,不間斷傳遞“六建正能量”;先后拍攝《《蘆山?愛你在北緯30°》、《色達愛你在4000米高原》、《初心》等微電影,受到廣泛好評和積極影響。
人才培養探索新方式
始終秉承“以人為本”的核心價值觀。建立后備干部庫及青年人才庫,修訂完善《中層管理人員后備干部工作辦法》,進一步充實和優化了后備干部隊伍的年齡、知識儲備結構。持續開展“導師帶徒”活動及“項目青年課堂”,著力打造推動項目發展的“加速器”、促進員工成長進步的“加油站”,先后組建出200余對師徒,為公司輸出一大批優秀項目青年骨干。